数据结构:队列
队列(queue)是一种具有「先进入队列的元素一定先出队列」性质的表。由于该性质,队列通常也被称为先进先出(first in first out)表,简称 FIFO 表。
数组模拟队列
通常用一个数组模拟一个队列,用两个变量标记队列的首尾。
1 | int q[SIZE], ql = 1, qr; |
队列操作对应的代码如下:
- 插入元素:
q[++qr] = x;
- 删除元素:
ql++;
- 访问队首:
q[ql]
- 访问队尾:
q[qr]
- 清空队列:
ql = 1; qr = 0;
双栈模拟队列
还有一种冷门的方法是使用两个 栈 来模拟一个队列。
这种方法使用两个栈 F, S 模拟一个队列,其中 F 是队尾的栈,S 代表队首的栈,支持 push(在队尾插入),pop(在队首弹出)操作:
- push:插入到栈 F 中。
- pop:如果 S 非空,让 S 弹栈;否则把 F 的元素倒过来压到 S 中(其实就是一个一个弹出插入,做完后是首尾颠倒的),然后再让 S 弹栈。
容易证明,每个元素只会进入/转移/弹出一次,均摊复杂度
C++ STL 中的队列
C++ 在 STL 中提供了一个容器 std::queue
,使用前需要先引入 <queue>
头文件。
STL 中对 queue
的定义:
1 | // clang-format off |
T
为 queue 中要存储的数据类型。
Container
为用于存储元素的底层容器类型。这个容器必须提供通常语义的下列函数:
back()
front()
push_back()
pop_front()
STL 容器 std::deque
和 std::list
满足这些要求。如果不指定,则默认使用 std::deque
作为底层容器。
STL 中的 queue
容器提供了一众成员函数以供调用。其中较为常用的有:
- 元素访问
q.front()
返回队首元素q.back()
返回队尾元素
- 修改
q.push()
在队尾插入元素q.pop()
弹出队首元素
- 容量
q.empty()
队列是否为空q.size()
返回队列中元素的数量
此外,queue
还提供了一些运算符。较为常用的是使用赋值运算符 =
为 queue
赋值,示例:
1 | std::queue<int> q1, q2; |
特殊队列
双端队列
双端队列是指一个可以在队首/队尾插入或删除元素的队列。相当于是栈与队列功能的结合。具体地,双端队列支持的操作有 4 个:
- 在队首插入一个元素
- 在队尾插入一个元素
- 在队首删除一个元素
- 在队尾删除一个元素
数组模拟双端队列的方式与普通队列相同。
C++ STL 中的双端队列
C++ 在 STL 中也提供了一个容器 std::deque
,使用前需要先引入 <deque>
头文件。
STL 中对 deque
的定义:
1 | // clang-format off |
T
为 deque 中要存储的数据类型。
Allocator
为分配器,此处不做过多说明,一般保持默认即可。
STL 中的 deque
容器提供了一众成员函数以供调用。其中较为常用的有:
- 元素访问
q.front()
返回队首元素q.back()
返回队尾元素
- 修改
q.push_back()
在队尾插入元素q.pop_back()
弹出队尾元素q.push_front()
在队首插入元素q.pop_front()
弹出队首元素q.insert()
在指定位置前插入元素(传入迭代器和元素)q.erase()
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(传入迭代器)
- 容量
q.empty()
队列是否为空q.size()
返回队列中元素的数量
此外,deque
还提供了一些运算符。其中较为常用的有:
- 使用赋值运算符
=
为deque
赋值,类似queue
。 - 使用
[]
访问元素,类似vector
。
<queue>
头文件中还提供了优先队列 std::priority_queue
,因其与 堆 更为相似,在此不作过多介绍。
循环队列
使用数组模拟队列会导致一个问题:随着时间的推移,整个队列会向数组的尾部移动,一旦到达数组的最末端,即使数组的前端还有空闲位置,再进行入队操作也会导致溢出(这种数组里实际有空闲位置而发生了上溢的现象被称为「假溢出」)。
解决假溢出的办法是采用循环的方式来组织存放队列元素的数组,即将数组下标为 0 的位置看做是最后一个位置的后继。(数组下标为 x
的元素,它的后继为 (x + 1) % SIZE
)。这样就形成了循环队列。